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胃溃疡患者说忌口这个词,是的,很多人在患上胃病之后都不能吃赢得米饭,不能吃海鲜、肉之类的高脂肪食物,难道吃素就会对胃溃疡的病情有益吗?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忌口”一词经常会出现在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的口中。很多人在没有任何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吃“硬”的米饭,宁愿选择喝粥或只吃馒头;放弃了“高脂肪”的肉类,只吃素食。
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在得病后,不是积极寻求药物治疗,而单纯地靠吃那些好消化的食物来避免腹部疼痛等症状,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无助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治疗,还因营养不良,延误了康复进程。
胃病患者究竟需不需要如此多的忌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从医学界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认识说起。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幽门螺杆菌还没有被确认为是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当时,医生们普遍认为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受损是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最主要的发病因素。于是,加强对胃黏膜的保护成了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很自然地,人们认为只要不是热的、软的、清淡的食物都有刺激性,会伤害胃黏膜。为此,必须要忌食这些食物。
然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才是导致慢性胃炎和溃疡的最重要的病因,一些生冷食物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实并没有关系,而且这些食物对胃黏膜的伤害也并不大,甚至不能算做损害黏膜防御机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忌口太多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多忌口还很可能造成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从另一方面讲,就像人的身体需要锻炼才能健康一样,人的胃肠道也需要一定的“锻炼”。适当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就能起到对胃的“锻炼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适当”有两层含义:首先,要以不加重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症状为前提,即胃肠道可以接受。如果只吃一点稍有刺激性的食物都会导致胃部疼痛,那说明胃炎或胃溃疡症状已经比较严重了,此时则需要适当忌口。当然,最需要的还是服用或调整药物来加强治疗,而不是单纯依靠忌口来避免疼痛。
其次,选择食物要以能增加营养素摄入为目的,比如吃一些新鲜蔬菜或水果;而不要单纯为了刺激而刺激,去吃雪糕等没有营养价值的食物。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胃病患者过度忌口会营养不良的详细分析,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对于有胃病的患者来说,只要我们平时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和加重病情的食物,就可以达到正常的营养吸收的要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