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正文

秋天多吃清润多汁食物应对秋燥症状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7日

秋天多吃清润多汁食物应对秋燥症状

中秋过后,天气转凉,雨水减少,人们也越来越感到燥气逼人,出现咽干舌燥、声音沙哑、心情烦躁、痔疮出血等现象。秋季如何润燥呢?中医师表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应多吃清润多汁的食物,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的食品。秋季润燥也要分情况对待,不同燥气的应对措施各有不同。

茶方:如果热气重,可以用金银花15克、菊花15克、夏枯草15克、莲子(带心)10克泡茶,代水饮用。

二、燥在肠道

表现:大便干燥、痔疮出血。原因在于秋天燥伤津液,大肠湿热加重,痔疮多喜此时发作。

应对措施:保持情绪平和,不要急躁发怒。煎炸、湿热之物少吃,如烧烤、麻辣火锅、芒果、榴莲等。石榴是酸涩的水果,容易引起便秘,因此痔疮患者也要少吃。如吃西瓜,那么最好连西瓜翠衣一起吃,即红瓤下青白色的瓜肉。因为红瓤偏温,而西瓜翠衣偏凉,秋季食用,可以起到滋阴、生津、润燥的效果。

此外,饭后散步可以理气、行气、活血。日常生活可以多吃槐花、蜂蜜、芝麻油、橄榄油、香蕉等,起通便润肠的作用。燥热较重的话,可以每天饮用两次蜂蜜,每次10—15克。糖尿病人可以选择西瓜翠衣代替。

汤方(1人分量):槐花30克,地榆15克,火麻仁10克,田七10克,玄参15克,大黄5—10克,放三碗水煲成一碗水饮用。

茶方:苦丁茶、决明子茶、菊花茶都可解秋天肠道之燥。

三、燥在脏腑

表现:失眠多梦、心情烦躁、闷闷不乐。这和燥热之邪损伤心、肾、肝阴液都有关系,更年期女性更为常见。

应对措施:早睡早起,以防“秋邪”。保持情绪稳定,有条件的可以参加一些旅游活动。日常可多吃滋阴、安神、润燥的食物,如豆浆、乌鸡、白萝卜、甘蔗、银耳、莲藕等。

汤方(1人分量):用浮小麦30克、红枣10克、炙甘草15克、莲子10克、阿胶15克、鸡蛋黄2个炖汤。

茶方:用莲子(带心)5个、红枣5个、龙眼肉3个、冰糖5-10克煮水饮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