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根的功效与作用
茄根又名茄母,治久痢便血,脚气,齿痛,冻疮。根的提取物有某些抗菌作用。为茄科植物茄的根和茎。
1、《纲目》:
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匿,口蕈。
2、《医林纂要》:
散热消肿,治风痹。
3、《滇南本草》:
行肝气,洗皮肤瘙痒之风、游走引风,祛妇人下阴湿痒,阴浊疮。 根、叶,蒸热治瘫痪。
4、《开宝本草》:
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
5、《日用本草》:
烧灰敷冻疮穿烂处。
6、《分类草药性》:
治风湿筋骨瘫痪,洗痔疮。
7、《天宝本草》:
去下焦湿热,痰火,脚气。
茄根的作用
1、治牙齿龋痛:
一茄根捣汁,频涂之。二陈茄根烧灰敷之,先以露蜂房煎汤漱过。
2、治久痢不止:
茄根(烧灰)、石榴皮等分。为末。以沙糖水服之。
3、治牙痛:
茄科以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每用点牙即落。
4、治女阴挺出:
茄根烧存性,为末,油调在纸上,卷筒安入内,一日一上。
5、治口中生蕈:
用醋漱口,以茄母烧灰,飞盐等分,米醋调稀,时时擦之。
6、治夏月趾肿,不能行走者:
九月收茄根悬檐下,逐日煎汤洗之。
7、茄子根清热止咳 辅助治疗气管炎
茄子属于茄科家族中的一员,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紫红色是由于果皮细胞中含有飞燕草素及其糖苷,成熟时不论绿色或紫红色果实均转为棕黄色。食用部分包括果皮、胎座及“心髓”部分。中医认为,茄子根味甘性寒,清热利湿,祛风止咳,收敛止血,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慢性气管炎、水肿、久咳、久痢、白带、遗精、尿血、便血;外用治冻疮。营养学认为,茄子根含有多种生物碱、维生素B、C,胡萝卜素、脂肪。这个方子,能辅助治疗气管炎。
8、气管炎别大意
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粘膜损害所造成的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急性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病程短,多在一周至三周好转,个别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以老年人多发,50岁以上患病率为10-15%,亦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在炎热的夏季,空调包围,体感温度经常冷热交替,一定要注意气管炎的防范。
茄根乌鸡汤
功效:
补养五脏,除风寒湿痹。
来源:
家庭保健食疗菜谱
出处:
中华药汤谱
用 料 :
乌骨鸡1只,鲜茄根50克,姜块15克,葱白3根,花椒15粒,绍酒20毫升,精盐4克。
制 法 :
1、将鸡杀后放尽血,用热水烫去毛,剖腹取出内脏,斩去脚爪、嘴尖和尾部
2、洗净入炖锅内,掺清水烧开,撇净血沫,加姜块、葱白、花椒、绍酒炖制。同时茄根洗净,用锅煎取汁300毫升。
3、澄清后,倒入鸡汤里,炖至骨肉分离时,拣去生姜、花椒、葱白,加精盐即成。
用 法 :
每日1次,饮汤食肉。
注 释 :
1、鸡肉味甘性平,健脾益气、养五脏、增精髓,治虚羸骨痛;
2、茄根味甘性平,祛风散寒,止痛。诸味相合,共奏补益脾气,滋养五脏,祛风散寒,除湿驱痹之功。
适应症:
适用于四肢关节风湿痹疾,腰膝酸软、无力等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