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正文

山茄子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1日

山茄子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山茄子,更不知道”山茄子的功效与作用“。它是一种中药材又称作“虎杖”;也有地区称作:黄药子; 黄地榆; 雌黄连; 阴阳莲; 金锁王; 酸通; 酸汤杆; 酸桶笋;酸杖;酸杆; 蛇总管大活血; 苦杖根; 苦杖; 老君丹; 红贯脚; 紫金龙; 猴竹根; 活血龙; 杜牛膝; 斑龙紫; 斑草; 斑根; 斑杖; 斑庄根; 搬倒甑;大虫杖; 大接骨; 大叶蛇总管; 土地榆; 号筒草; 九龙根; 九股牛;

山茄子为蓼科植物,分根繁殖第2年或播种第3年,春,秋季将根挖出,除去须根,洗净,晒干。鲜很可随采随 用。

下面简单介绍下山茄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茄子是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丛生,无毛,中空,散生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叶柄短;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的圆锥花序;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根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有的可长达30厘米,直径0.5~2.5厘米,节部略膨大。表面棕褐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须根和点状须根痕,分枝顶端及节上有芽痕及鞘状鳞片。节间长2~3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棕黄色,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较薄,木部占大部分,呈放射状,中央有髓或呈空洞状,纵剖面具横隔,气微,味微苦,涩。以粗壮。坚实,断面色黄者为佳。

药材性状

山茄子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主治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用法

内服:煎汤,10~15克;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浓汁湿敷;或熬膏涂擦。

用药宜忌

《药性论》山茄子的功效与作用里写了能治疗很多病症,但是这种药材属于大毒,一定要谨慎使用,孕妇更是禁用。

以下是各种医药书籍描述山茄子的作用于功效,还有很多书籍都有记载,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

《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

《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药性论》:虎杖,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看,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澈如冰,白瓷器及银器中盛,似茶吸之,时人呼为冷饮子,又且尊于茗。

《本事方》:苦杖根俗呼为杜牛膝,多取净洗,碎之,以一合,用水五盏,煎一盏,去滓。用麝香,乳香少许,研调下,治妇人诸般淋。鄞县武尉耿梦得,其内人患砂石淋者十三年矣。每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砂石,剥剥有声,百方不效,偶得此方啜之,一夕而愈,目所见也。

有的朋友自己上山去采,一定要仔细辨别,更要记清山茄子的功效与作用,谨防药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