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既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时光,也是采集野菜的最佳季节。而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开始着眼于这些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野菜。专家提醒,一些时令野菜确实营养丰富,但也不是所有的野菜都是“健康食品”, 而且有些野菜对特殊疾病患者有刺激作用,千万不要盲目食用。
1、春季野菜飘香
草籽、荠菜、枸杞、 东风菜、马齿苋 ……记者近日在南华菜市场看到,不少蔬菜经营摊位上摆放着水灵灵的野菜。在菜市场的一个摊位上,一堆堆荠菜整齐摆放,个头挺大,叶子绿油油的,看起来十分新鲜。“这些荠菜都是从田里挖来的,做春卷或者炒着吃都很香。”摊主介绍说,“野菜健康,很受欢迎,我每天卖十几公斤野菜不成问题。 现在不少餐馆也会到菜市场买野菜,像草籽、马齿苋等都挺受餐馆青睐,餐馆里一盘草籽能卖20多元呢。”
相对购买野菜的市民来讲,也有不少市民自己前往郊外挖野菜。市民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张先生告诉记者,湛江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也繁多。除了一些过冬类野菜在清明节前后吃最佳,其它一些季节性不强的野菜,基本上啥时候吃都差不多。野菜纯天然营养好,挖野菜不仅能吃到美味,还锻炼了身体,很不错。”
2、野菜营养价值高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吃野菜对人有一定好处。这是因为野菜不施化肥,不用农药,是天然的绿色食品。野菜不仅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植物纤维更为丰富,有的野菜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比栽种的蔬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很多人用野菜和着做饺子、春卷的馅心,野菜正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绿色食品。
野菜不仅能够丰富餐桌,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药。比如荠菜能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压,被称为“天然之珍”。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是糖尿病、肝炎病人的佐餐佳肴。蕨菜的功效是清热、利尿、益气、养阴。苦菜、马齿苋, 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心血管还有保护作用。此外,野菜还普遍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对治疗便秘和防治结肠癌都有好处。
3、吃野菜讲究科学食用
据有关专家介绍,野菜的生长环境有被污染的可能。春天郊游、踏青途中,不要采摘生长在马路边或化工厂附近的野菜,部分有毒的野菜如野芹菜、野胡萝卜等,如果误食,轻则导致吐泻、头晕等,重则引起生命危险。野菜的吃法很多,大多数的野菜洗净后烹调时,需把野菜在开水中焯一下,以清除其所含的微量毒素。或拌或炒或蒸,就可以像蔬菜一样食用。
营养师提醒,野菜要食用新鲜的,现摘现吃,不宜存放过久。如果是自己采挖,一定要咨询辨别清楚。没见过的或认不准的,千万不要随便吃。挖野菜时,最好注意周边环境是否被污染过。如果附近有工厂、垃圾堆、大片污水,最好不要采摘食用。草坪或农田附近的野菜为了防病虫害经常喷洒农药,也不要采食。
采回野菜后,一定要把野菜放在清水里浸泡2小时以上,尽量清除野菜中的有害物质。做野菜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 ,尽可能地去除野菜中潜在的毒素。
有关专家提醒,野菜虽然新鲜可口,但不宜长期和大量使用。因为多数野菜性凉致寒,易造成脾寒胃虚等病,野菜含草酸等物质多,过多食用易影响钙的吸收。如野生荠菜吃多了,容易导致脾胃虚弱、血淤气滞。吃野菜也防乱搭配,大多数野菜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不同的野菜药效不同,混吃可能因为药效“相克”产生不良反应,非但起不到滋补身体的功效,反而有害于身体健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