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每年的10月是"粉红丝带"飘扬的季节,因为10月是全球"乳腺癌防治月"。"粉红丝带"之所以引起全球性的关注,正是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逐渐升高的发病率让人不得不防。该如何防范乳腺癌,张瑾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避免肥眫预防乳腺癌
张瑾教授习惯于用"来势汹汹"来形容乳腺癌,她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乳腺癌目前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是名符其实的女性健康"头号杀手"。
在我国,1981年到1995年,乳腺癌发病率年均上升3.52%,1995年到2002年年均上升5.90%。而且,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呈现两个高峰:45岁到49岁是乳腺癌的第一个发病高峰,发病率达77.99/10万。从75岁到79岁,人们又将遇到乳腺癌的第二个发病高峰,发病率达87.47/10万。
张瑾教授指出,我国的乳腺癌发病呈现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而生活方式西化导致膳食结构变化、肥胖率增加,而膳食结构西化、肥胖率增加是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此外,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第一胎的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未生育、产后未哺乳者,初次分娩前曾有过多次人工流产者,以及生活中精神压力比较大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因此,张瑾教授强调,要预防乳腺癌,首先要忌高脂肪饮食,避免肥胖。科学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可以改变机体的内分泌环境,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因此,要预防乳腺癌,就要坚持合理的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坚持低脂肪饮食,适当节制脂肪和糖的摄入,因为糖分过多也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
其次,要避免摄入的营养转化为脂肪,还要坚持适量运动,把体内积蓄的过多热量消耗掉。张瑾教授指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增高,和很多女性不爱运动、包括从事家务劳动这样的体力活动减少,也有很大关系。
第三,保持积极的心态、豁达的性格,也是预防乳腺癌的良方。
20岁以上女性应定期体检
张瑾教授指出,近年来欧美等国家的乳腺癌死亡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包括诊疗技术提高、早期癌的发现、筛查及早诊早治。早期发现乳腺癌,患者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甚至有治愈疾病的机会。除了治愈率高,而且还可以做保乳手术,术后各种辅助治疗也可减少,能节省医疗费用。
因此张瑾教授建议,年龄2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进行相应的乳腺自检。同时,无乳腺癌病史或家族史、无乳腺疾病或良性肿瘤史的一般女性,建议在20岁到30岁期间每三年进行临床乳腺检查,包括乳腺临床查体及乳腺B超。年龄40岁以上的无症状女性,最好每年进行临床检查,并进行乳房X线摄影(即乳腺钼靶)筛查。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患有乳腺疾病或良性肿瘤者、肥胖女性、月经初期提早、绝经延迟等的乳腺癌高危女性,建议每半年进行乳腺的常规查体。乳腺癌家族史患者建议从年龄35岁开始,进行每年一次的乳房X线摄影筛查。除乳房X线摄影外,也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乳腺超声或乳腺MRI检查。
个体化治疗效果最佳
近年来虽然乳腺癌发病率在上升,但是死亡率却在下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大大高于其他肿瘤。专家指出,及早诊断,适时手术,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帮助乳腺癌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以往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往往只考虑以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有无远处转移为分期标准进行治疗。随着人们对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愈加透彻,乳腺肿瘤专家已经逐渐达成共识,认为乳腺癌要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确诊的基础上,还要对乳腺癌进行进一步的分子分型,即对乳腺癌患者,都要检测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等情况,并尽可能做到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再选择制定最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药物组合。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一个乳腺癌患者都有一套适合自己、针对自己病情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保乳"≠乳腺癌复发
很多乳腺癌患者对保乳手术存在一定顾虑,担心这是"消极治疗",担心为了保乳,会导致肿瘤细胞切除的不彻底增加疾病复发的机会。对此张瑾教授指出,保乳手术是外科治疗乳腺癌的一种固定的手术方式,是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种技术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法,和疾病是否会复发没有关系。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任编辑:河南健康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