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月经推迟主要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妊娠,其次是月经不调。在冬天月经不调常表现为月经推迟。这种现象大部分是因为子宫寒引起的。子宫寒不仅会让你气色不佳、脸上长斑,而且可引发50%以上的妇科病。凡于月经前或行经前后,发生下腹疼痛,甚至痛引腰骶,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者,称为痛经。为妇科临床常见病,以青年妇女多见。
其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而作,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经血排出通畅时,疼痛常可缓解。
月经不调有老方法,就是喝羊肉汤,不过羊肉汤要分年龄喝,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气机旺盛,津液充足,偶尔可服用,多服易上火。隆冬季节可作为温补驱寒药膳日常食用,注意不宜过频。阴虚便秘者少食;阳虚老年人可多服,但每次量宜少。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亏虚、气血双亏、寒邪凝滞、气滞血瘀所致,治宜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活血散寒、理气化瘀。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食疗良方,以提高疗效。
1、韭汁红糖饮
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2、姜枣花椒汤
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
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