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正文

蝗虫飞翔的蛋白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31日



    蝗虫的求食本领大得惊人。它们不仅吃农作物,而且在找不到农作物时,它们还会吃羊身上的毛、用稻草铺盖的屋顶,甚至沾过手汗的农具的木质手柄也不放过。如果连这些东西也吃不到了,它们便很快会内部分化,吃掉弱小同类。

    蝗虫还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求生欲。当蝗虫群在广阔的水面(如湖面、海面)上作长途飞行时,体力不支者纷纷落水毙命,体力稍好者竟然会心安理得地停在千百万同类的浮尸上歇息!

    蝗虫生命力之强也使人类自愧弗如。它们能在60摄氏度高温的石板上安安稳稳地待上整整一天,也能在被厚雪埋上几天后再度振翅远飞。它们的躯壳还特别坚硬,即使飞行时碰上了以时速100公里行驶的汽车的挡风玻璃,也可安然无恙。

    说它们“食量如牛”并不夸张。它们每顿可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分量的食物。它们的消化速度可随意调节:快起来饱餐后30分钟内即可全数消化;在食物匮乏时,又可故意将消化过程延长达4天之久。

    蝗虫也是最富活力的昆虫。美国科学家曾发现,一群蝗虫竟在海拔2400米的高空和一架飞机一起飞行。至于它们为何能飞得如此之高,至今仍难作出合理解释。此外,尽管在人们心目中,小小蝗虫不可能如同强壮的候鸟般越洋远飞,但科学家却发现:一群非洲蝗虫曾从非洲西海岸飞到了加勒比海,5天之内竟然飞越了5600公里。前不久,在地中海西西里岛附近的海域,意大利科学家也发现了漂浮在海面上的数不清的蝗虫尸体。据此科学家们认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食物严重匮乏或被其他动物追杀时,它们也有可能会像鸟类那样飞越大海,投奔远在天边的生活环境较为理想的异域求生。

    有趣的是,人类吃蝗虫的历史可能跟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在埃及萨克拉村挖掘出的4400多年前的古墓墓碑上,就刻有“人吃蝗虫”的图案;《圣经》上也留有人吃蝗虫的记载;而公元前8世纪的阿拉伯壁画上,常常可以看到士兵大吃“蝗虫串”的场面这种“蝗虫串”是将肥硕的蝗虫摘去头、腿和翅膀后串在树枝上,然后放在文火上烘烤而成,与今天的羊肉串十分相似。据说阿拉伯人认为蝗虫不但美味,食后还可增加耐力,提升士气。

    不过,大多数欧洲美食家虽然知道蝗虫可食用,仍不屑一顾。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一剧中,奥赛罗曾把某种难吃的食品比喻作“臭烘烘的蝗虫肉”。事实上,尽管欧洲人崇尚标新立异,食蝗虫者至今仍少之又少。倒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思想更为解放,近来“蝗虫美食家”与年俱增他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还科学又形象地把蝗虫比喻为“飞翔的蛋白质”。

相关阅读